11月,我院姜德义团队刘伟研究员在国际能源类顶尖学术期刊《Energy Storage Materials》(IF=20.4)发表综述性研究,论文题为《The role of underground salt caverns for large-scale energy storage: A review and prospects》(地下盐穴在大规模储能中的作用:综述与展望),我校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完成单位和第一通讯作者单位。该论文是对地下盐穴引领大规模存储未来这一前沿性领域的系统性回顾、总结及展望。其中,我院李启航博士为共同一作,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所杨春和院士与施锡林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我院姜德义教授、中科院武汉岩土所李银平研究员等专家对本论文撰写提供了重要思路和全程指导,中国能建数科公司万继方主任、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MJ Jurado教授等为本论文共同作者。
论文概要:为实现中国2030年碳中和以及2060年碳平衡目标,发展大规模的储能(碳封存)技术势在必行。在地下盐层中,采用水溶法建造的盐穴体积大、稳定性与密闭性良好,是大规模储能的理想空间。目前,盐穴已广泛应用于天然气、原油、氢气、压缩空气等能源的储存。随着可再生能源的调峰需求以及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临近,盐穴有望在压缩空气储能(CAES)、大规模储氢和中长期二氧化碳储存等方面发挥更有效的作用。此综述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盐穴储能技术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的回顾。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各类盐穴储气/储油技术的发展概况,并对盐穴储氢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碳循环的盐穴二氧化碳储存模型,以有效解决碳捕获与利用的时空差异。在未来的计划中,盐穴将通过促进碳封存、压缩空气储存和氢储存,在整个碳循环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介绍了利用盐穴沉渣空间进行大规模储能的新构想。最后,突出中国盐穴储能的未来发展将以大规模、集成化和智能化项目为重点,强调了盐穴储能在提高效率和可持续性方面的重要性。
该研究得到了我校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国重室重大/人才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51834003)等的支持,是学院地下空间大规模储能方向的代表性成果之一。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nsm.2023.103045
盐穴大规模储能的全球发展历程
盐穴大规模储存CO2过程中的碳流向原理图
低品位盐层盐穴“沉渣空隙储气”的工作原理图